鄱阳湖又“枯”了 鄱阳湖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3-03-03鄱阳湖又“枯”了,鄱阳湖
水体面积缩至近十年同期最小,鄱阳湖怎么又“枯”了?2月份的最后一天,“鄱阳湖又枯了”的话题登上热搜,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波动引发热议。2月下旬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据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消息,2月27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跌至7。9米,低于8米极枯水位线,由此发布枯水蓝色预警。
“鄱阳湖又枯了”为何引发公众关注?是因为“不正常”。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长江双肾”之一,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和候鸟栖息地,但2022年罕见的极端气象干旱,对鄱阳湖周边百姓的生产生活乃至当地生态构成严峻挑战。
如今雨水节气已过,鄱阳湖水位却还处在最低点,原因多种多样,首先是气候变化、水文条件变化和生态系统变化等。而气候因素是造成河流进入枯水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降水量是决定河流水位的主要因素之一,鄱阳湖2022年的枯水期就和降水量有关。
生态环境的好坏,与我们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鄱阳湖水位跌破8米,必然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样也会影响当地生态链。对于当地居民而言,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供水问题,鄱阳湖水位大幅度下降,同样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生态水利,关乎民生。要想让湖泊从枯水期恢复,也没有万全的办法,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补齐短板。既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又要让河流湖泊连通,以湖区内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作为载体开展生态修复治理,统筹推进“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生态治理,积极恢复湖泊附近生态,由此鄱阳湖的水位问题才不那么严峻。当然,人还是最关键的因素,应引导湖区群众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神圣的义务,人人担责,人人尽责,从每一个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