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银元宝长相
作者:macai 发布时间:2017-12-14 13:35:52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银元宝长相!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银元宝长相!
说到“银元宝”,喜欢古装剧的小伙伴大概都看到过类似的桥段:吃顿饭花几十两银子随手就丢出来、皇帝赏银百两甚至千两,一个人就能端走……而且,这些银元宝大多都像个“山”字:两边有耳朵,中间是一个圆圆的凸起。不过,在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古钱币鉴定专家左京华看来,对银元宝有这种印象的,基本是被一些古装剧“忽悠”了,其中有些相关情节,还有点缺乏基本的认知。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历史上真正流通的“银元宝”即银锭,是古代货币的一种,由于其重量不同、并以“两”为主要计量单位,故又称银两。银两始于汉,盛行于明清时期,唐,宋,金时期是以银铤为古代的流通货币,因为样子像猪的肾脏,百姓们俗称猪腰银,银锭子是在明代才开始实行使用,造形花样百出。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银元宝长相!
清代河南“尉氏县”五两腰锭。北京诚轩拍卖供图
到明英宗时期,朝廷承认了白银的现实地位,将其定为国家税收的法定支付手段,米粮都要折算为白银入库,称为“金花银”。到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时,税收力役都要一体折算为白银缴纳。白银从此成为了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至少缴税时离不开。
那这些银锭都是啥样呢?左京华说,在明清时期,每个省的银锭“长相”与份量都不太一样,从一两、十两、五十两不等;贵州有一两的小圆锭、四川有十两的“川白锭”,云南银锭上有“槽”,江西还有方形银锭,“可谓千姿百态,有趣极了”。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银元宝长相!
清代陕西“商州赵吉”四两槽锭。北京诚轩拍卖供图
“我曾经在一部电视剧中看到过,有人把"银元宝"一车一车推出来,元宝两边"耳朵"中间的"肚子"是鼓出来的,这其实是源自人们的想象,当时的年画上多是这么画,其实真正的银锭子不是长这样。”左京华解释道,银锭好多是在使用模具的基础上“摇”出来的,“所以会一般堆积出两个"耳朵"或者说"翅膀",上边有水波纹,就是摇的痕迹”。
同样,一些古装剧中赏银“千两”乃至“万两”由一个人捧出来的画面,在左京华看来,也有点“不靠谱”,“除去其他因素暂不考虑,一个五十两的银锭大概相当于现在四斤,一千两差不多是八十斤,一个人很难端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