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如此聚焦三农 中央一号文件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3-02-15二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希望自家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能满满的,手里捧着的饭碗能稳稳的。
农产品供给有保证,物价稳定,人心安定,经济大局才能稳住。还有,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大家都希望烟火气尽快回归,把内需和消费拉起来。
在这过程中,农村就有巨大空间,几亿农民同步迈向全面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形成城乡经济循环,进而畅通国内大循环。
从日常的“吃吃吃”和“买买买”中,就能看到“三农”都起着最基础、最关键的作用。
所以说,“三农”是拼经济的基础,是筑牢底盘的基本保证,稳住“三农”,经济底盘就稳了。
尤其是当下,“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频发,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稳住“三农”,我们就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特殊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办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比如去年的粮食生产,经历北方罕见秋汛、夏季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干旱、农资涨价、局地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挑战。
在党中央有力有效的决策部署下,粮食再夺丰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浙江的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更是创下7年来新高,农林渔牧业增加值增速9年来首次突破3%。
应对风险挑战,不仅要稳住农业这一块,还要稳住农村这一头。
3年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际经济下行影响,一度有近3000万农民工留乡返乡。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大局能够保持稳定,没有出什么乱子,关键是农民在老家还有块地、有栋房,回去有地种、有饭吃、有事干,即使不回去心里也踏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的梳理,让我们更能理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九个部分的深意。量大面广、艰巨繁重的任务中,彰显着“三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