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多地启动有序用电 我国南方多地启动有序用电缓解供电压力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2-08-14煤电企业亏损保供
由于2021年燃煤采购价格飙升且电热价格传导有限,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在去年遭遇了史上最惨财务年。今年,发电企业仍未走出“煤价高、煤电亏”困境,饱受燃料成本压力。
中电联在《202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披露,今年以来煤电企业采购的电煤综合价持续高于基准价上限,大型发电集团到场标煤单价同比上涨34。5%,大体测算上半年全国煤电企业因电煤价格上涨导致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2000亿元左右。电煤采购成本大幅上涨,涨幅远高于煤电企业售电价格涨幅,导致大型发电集团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
叶春表示,今年以来,各项政策措施效果逐渐发力,煤炭生产保持较高的水平,市场供需关系明显缓和,市场价格中枢和波动幅度都明显低于去年四季度。“但也必须承认,当前的市场价格整体还是偏高的,既与当前整体的供需基本面存在偏差,也远高于电力企业生产盈亏平衡点和承受能力。”
电煤中长期合同是保证电煤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手段。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今年发电供热用煤实现全覆盖及履约等工作持续采取了系列措施,推动各项工作落地。
但行业调研显示,目前的电力企业长协签约率总体仍然不足80%,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完成补签换签等相关工作。据了解,因市场价格居高不下,长协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仍有部分煤企从利益最大化出发,保持观望态度,未签足、签实电煤中长期合同,或拒不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合理价格区间,拒绝进行合同换改签。此外,部分合同难以配置铁路运力等因素也给全覆盖带来一定影响。
对此,中电联建议,加大力度推动煤炭中长协的签约工作,尽快补足电煤中长期合同,消除全覆盖缺口;加强对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供应量、煤质等履约监管,稳定电煤供应基本盘。出台规范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当前多轨价格机制,加强现货价格管控,引导煤价长期稳定在合理区间;完善坑口区间限价政策,严禁各区域、各煤矿自行创设指数和定价机制,杜绝多种价格机制和捆绑搭售引起的价格体系混乱。尽快稳定市场预期,防止煤价持续上涨推高下游用能成本。
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由于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为满足电力平衡要求,仍需要煤电装机发挥“托底保供”的作用。
中电联介绍,煤电企业的持续大面积亏损、企业资金链紧张,增加了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风险。建议从控制煤价、疏导电价、政策支持三方面扭转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局面。
具体而言,煤电扭亏关键在于通过持续增加煤炭供应总量,将煤价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合理水平内。疏导煤电上网电价方面,中电联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各地方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439号)的宏观指导,督促各地尽快将煤电电价调整到位,缓解由于燃料成本高涨导致的电力供应风险。尽快出台涉高耗能企业落实市场交易电价管理清单,禁止对涉及高耗能企业开展优惠电价的交易,严格落实国家“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的政策要求。进一步明确跨省跨区送电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外送价格浮动机制按照落地省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充分发挥区域间余缺相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