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伊全面合作计划 中伊签署全面合作计划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1-03-31为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中伊签署全面合作计划一事一经公布,立刻成为国际媒体的关注焦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的签署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关注,是因为发生在当前特殊的国际形势下。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安克雷奇举行。参加战略对话的王毅此后不久就启程访问中东,还特别与伊朗签订了全面合作计划。
“美国新政府上台之后,一方面美伊都表示希望重启伊核协议,但事实上美伊关系目前这个矛盾的‘死扣’还没有松动的迹象。”刘中民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美国、伊朗三方的互动自然就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少西方媒体将中伊签署全面合作计划认为是“中国不断扩大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举动。
“中伊全面合作计划是2016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本质上是为两国及两大文明的合作交流确立宏观框架,给它套上地缘政治的帽子、或进行过度的战略解读未免狭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姚锦祥对澎湃新闻表示。
赵立坚3月29日在记者会上强调,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的签署“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同日,我国驻伊朗大使常华也在伊朗国家通讯社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中伊两国合作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上,不搞‘零和博弈’,也不针对第三方。”
“中国的目标,一是支持中东国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打破‘越反越恐’和‘发展洼地’的怪圈;二是推动对话,逐步探讨构建地区信任机制和安全框架。”姚锦祥表示,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的签署,对挖掘两国经济合作潜力、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改善疫情和制裁双重压力下的伊朗民生现状都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中方同伊朗密切协作,推动伊核协议尽快重回正轨,维护地区稳定。
专家:不排除未来与中东其他国家签署类似文件
还须指出的是,王毅此行并非访问伊朗一国。在与伊朗签署全面合作计划之前,王毅已经结束了沙特与土耳其之行,离开伊朗后还计划访问阿联酋、巴林与阿曼。
“中国和伊朗全面合作计划是从全球的视角做出的战略抉择,尤其是针对美国和西方破坏国际秩序的现状而作出的反应。”孙德刚认为,“中伊全面合作计划丰富了中国在中东伙伴外交的内涵,同时并没有突破中国‘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原则。”
24日,王毅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接受采访时提出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一是倡导相互尊重;二是坚持公平正义;三是实现核不扩散;四是共建集体安全;五是加快发展合作。
“王毅外长的五点倡议,体现出中国重视同伊朗、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和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均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态度。”孙德刚表示,“未来根据需要,不排除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土耳其甚至以色列的伙伴关系也提质升级,也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
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应邀对沙特、埃及、伊朗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值得注意的是,彼时正逢沙特与伊朗断交。也正是在那次访问期间,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了阐述中国中东立场的重要演讲,指出“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寻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刘中民指出,“我想王毅外长此次出访中东也会对沙特和土耳其等国做出说明,就是中国不谋求势力范围、不寻找代理人。虽然与伊朗签署了全面合作计划,但是这些原则肯定还是要遵循的。”
“王毅外长在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中,强调应实现核不扩散、探讨(美伊)恢复伊核协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近来更是多次提及要搭建海湾地区多边对话平台,以集体协商方式管控危机。”姚锦祥也认为,这再次表明了唯有对话才有出路,各方应努力探索实现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具体路径,而中国愿意从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