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完成月面自动采样封装 嫦娥五号落月采样返回时间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0-12-03“嫦娥四号”肩负了三大科学任务: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利用“嫦娥四号”传回的探测数据,我国科学家获得了大量科学新发现,例如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地下结构、为解答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直接证据等。
即将于本月下旬发射的“嫦娥五号”,将执行我国探月三期任务“采样返回”。探月三期的目标是实现我国首次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对返回样品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深化对月球和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这也将为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基础。
早在2014年10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同年11月1日,试验器返回舱在内蒙古着陆。这是我国航天器第一次在绕月飞行后再入返回地球,表明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的“回”铺平了道路。
据中国国家航天局透露的消息,目前基本明确探月工程四期还有三次任务:“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根据“嫦娥五号”的采样情况确定是否去月背;“嫦娥七号”将是在月球南极进行的一次针对月球的地
形地貌、物质成份、空间环境的综合探测任务;“嫦娥八号”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外,还要进行一些构建月球科研基地的前期探索。
无人采样2千克
将填补月球火山活动认识上的重要空白
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三期的主任务,“嫦娥五号”由上升器、着陆器、轨道器、返回器四个部分“串联”组成,将先后经历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下降、月面采样、月面上升、交会对接、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飞行阶段,最终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然后将约2千克月球样品送至地面实验室开展精细研究。
任务大概过程是:“嫦娥五号”组合体进入月球轨道后将两两分离,轨道器-返回器(简称“轨返”)组合体留在轨道,着陆器—上升器(简称“着上”)组合体在月面上降落。着陆后,用着陆器上的电铲铲取月壤,自动打钻钻取岩芯,采集的样品放在上升器的返回舱里,进行无污染严密封装。
随后,上升器从月面起飞,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把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分离。接着,轨返组合体踏上归途,在距地球一定高度处返回器从轨返组合体中分离。最终,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再入方式进入大气层,落至预定着陆场。
如果一切顺利,“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自然》杂志在近期一篇题为“中国将取回40年来的第一块月球岩石”的新闻中提到,“嫦娥五号”样本将填补科学家对月球火山活动理解上的一个重要空白。之前美国和苏联的月球任务所获得的岩石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动在35亿年前达到顶峰,随后逐渐减弱并停止。但对月球表面的观测发现,某些区域可能含有最近10亿至20亿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岩——如果“嫦娥五号”的样本证实这段时间月球仍在活动,那么月球历史将可能被改写。
根据相关介绍,“嫦娥五号”将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脉附近着陆,此地从未有其他国家的探测器到访过。该地存在大约13亿至20亿年前的玄武岩,而人类目前尚未有这一时段的月球样本,“嫦娥五号”的取样将填补这一空白。获得这些年轻玄武岩的同位素年龄,将有助于推进对月球火山活动和演化历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