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阴性会导致漏诊吗?为什么会出现“假阴性”?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0-02-10据此前报道,福建漳州一名患者此前4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第5次结果才呈现阳性,确诊感染。
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的情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占成回应,任何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都不可能是100%阳性,对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也不例外,“假阴性”在所难免。
2月5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目前检测方式主要是对病毒核酸的检测。他指出,并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检测出核酸呈阳性,核酸对于真实病例的检测率不过30%至50%。
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向介绍,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有较高特异性,但采样方法、试剂等都可能影响结果,阳性率低,平均只有20%-30%,且不稳定,好医院能达到50%左右,一些医院只有百分之十几,这个特点带来了“假阴性”的问题,表现为很多疑似病例得不到确诊。
追问2:什么原因导致假阴性?
——上呼吸道取样阳性率较低
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新民分析,“假阴性”的出现,可能存在几方面原因。
从技术层面看,试剂盒的敏感性会对阳性率产生影响,而任何检测手法都有极限,尤其对于新发疾病,试剂盒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标本采集阶段,取样、保存、运输都有相应的质控要求,在目前疫情爆发、人手紧张的条件下,不排除这些环节出现疏漏。
不过,他认为“假阴性”的最主要原因,还在于“新冠”疾病本身的特点。
丁新民向介绍,患者呼吸道中病毒载量的浓度,与疾病进程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机进行采样,可能出现不同结果。此外,“新冠”病变主要在肺的深部,离大气管较远,感染者又较多干咳、痰液不多,病毒较难留存在上呼吸道,在上呼吸道取样,阳性率也会相对较低,但目前很难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下呼吸道取样。
高占成9日在上述发布会回应,检测结果受患者病情轻重、疾病不同阶段、取样方式方法、实验室检测条件影响。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对标本采集的种类、方法、包装和保存等,都有严格要求。同样,每个环节都将影响检测结果。
该指南提出,每个病例必须采集急性期呼吸道标本和急性期血液标本,重症病例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如支气管或肺泡灌洗液等)。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下呼吸道标本包括深咳痰液、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洗液等。
标本保存也有严格要求,能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
该指南特别指出,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包括:样本质量差,比如口咽等部位的呼吸道样本;样本收集的过早或过晚;没有正确的保存、运输和处理样本;技术本身存在的原因,如病毒变异、PCR抑制等。
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此前表示,从呼吸道标本来讲,肺泡灌洗液敏感性要高于痰的结果,痰的结果又高于咽部的。所以越是危重病人诊断率越高,是因为能采到肺泡灌洗液。
在实际操作中,更多采用更简单、更快的咽拭子采样,而早期很多患者干咳、无痰,给样本采集和检测带来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