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规范特色小镇 如何规范推进?
作者:macai 发布时间:2018-01-14 19:52:16统一规范特色小镇,如何规范推进?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 徐林:引来一个房地产商在那里规划、盖楼,投资上去了,也可以满足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要求,但这样的小镇,没有产业、没有内容、最后有可能会演变成空心镇。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等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评估,不符合规范的要淘汰,特别是县级政府综合债务风险预警地区,不得通过融资公司变相举债建设。
统一规范特色小镇,如何规范推进?
2017年12月4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特色小镇在推进过程中出现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苗头等现象。《意见》的出台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指明了方向,有利于规范扎实地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树立权威,明确牵头单位
《意见》指出,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会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工作,加强对该地区的监督检查评估。还指出要加强部门统筹,充分发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公布的两批共403个全国特色小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
这样明确的规定,具有权威性。在当前众说纷纭、各自为政、自成一体的“乱象”中,总要明确牵头单位,承担主体责任,发出权威的声音以正视听,有利于工作的推进。
审批权限,考量范围
统一规范特色小镇,如何规范推进?
《意见》出台预示着住建部将中国特色小镇的申报审批权限移交给国家发改委,而且将过去分指标的做法,改为各地区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数量要求和政绩考核,防止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今后国家发改委还将把国家各部委评选的特色小镇,适时纳入中国特色小镇的考量范围。这样的规定,既实事求是又量力而行,还体现了区域性和差异性,不硬性规定数量盲目发展。其意义在于由国家发改委来掌控全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态势,动态监测,便于随时预警,纠偏调控。克服过去存在的“政出多门”“龙多不治水”的现象。
把握内涵,立足产业
统一规范特色小镇,如何规范推进?
《意见》纠正了前段时间人们对特色小镇的认识误差,即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地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都带上特色小镇的帽子。
要求各地区可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产城融合,循序渐进发展“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不同类型特色小镇;依托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培育发展卫星城;依托有特色小镇资源的重点镇培育发展专业特色小城镇。
这一切都有赖于我们要精准把握特色小镇内涵特质,立足于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让特色小镇的发展真正成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载体。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防止千镇一面和房地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