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简介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2-05-29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即“开端”、“开始”;五即五月初五;午与五是同音通假字,“端五”后来就通用为“端午”了。辞源说:农历五月初五即为端午。又说:晋人周处的《风土纪》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鹜即鸭,角黍即粽子, 粽子外面有角,里面有米。此句意思是说:大家都在端午节煮粽子吃,一只只粽子就像一只只鸭子漂在水中一样。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学界有几种观点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说:是古代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一说:是古代纪念屈原的节日。
第一种说法以闻一多先生为代表。他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论文中考证认为:古代的百越民族(即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一带)是以龙为图腾的,为了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分,借以巩固自身的正宗“龙裔”的被保护权。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有关。粽子投进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自己也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激烈的鼓声中划着描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比赛,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万水千山“粽”是情
据《汉书》记载:“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又有《淮南子》记载:“越人以箴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也。”古越人有“文身像龙”的习惯,其实即是他们对龙图腾的崇拜 。
据考证,端午的"龙舟竞渡"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存在。古代南方百越的吴越一带于春秋时期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际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龙舟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