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李嘉诚时代:首富是怎么炼成的?
作者:maman 发布时间:2018-03-17 11:40:513月16日,今年将满90岁(1928年7月29日出生)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长子李泽钜接任长和董事会主席。
李嘉诚是香港在过去几十年中最具有传奇性的一个商人。1979年开始,李嘉诚审时度势,步步为营,最终坐上亚洲首富的交椅,人称“李超人”。
从赤手空拳的青年,变身为构建财富城池的国王,他恰如其分地演绎了一名成功的生意人的成长轨迹。他不停地转换逐利战场,从制造业起家到房地产大佬,再到专注中国内地的投资,他成功地在各个领域追逐机会,获取巨额利润。
尽管被称作“超人”,不过李嘉诚的盈利模式却是非常传统的“低买高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大量制度套利的机会,谁能眼光领先一步,就可能赚得盆满钵丰。如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其频频“买进卖出”。
除了商业方面的奇才谋略,财经作家吴晓波直言,李嘉诚最初的财富增长与改革开放朝夕相关。
从1970年代末开始,受回归预期的影响,英资集团开始部署撤离,李嘉诚被他们选中为“不幸的接盘侠”。在接手了和记洋行之后,盘子不仅没有落空,反而丰富又充盈。李嘉诚便一跃而入超级富豪俱乐部。
1984年中英谈判,李嘉诚积极向中方靠拢,高调入资中信信托。此后三十年,他成为北京最信任和依靠的首席商人领袖,是华人资本集团第一个大张旗鼓支持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的香港商人。
1993,李嘉诚做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投资决策,其一,和记黄埔获准入股盐田港,成为当年度最大的外资引进项目。其二,与北京宣武区签署大型城建工程,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东方广场。
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李嘉诚配合政府狙击索罗斯,同时在股市、不动产、船坞专营及公共服务事业等领域大有斩获,于次年如愿登顶香港首富。
李嘉诚是所有港澳商人中最为激进的一人,在一些至为重要的时刻,他以资本投入的方式力挺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表露出站在中央政府一边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
他也赢了这场赌博,赢得了许多商业发展的资源与便利,甚至包括之前无法干预的政治资源。官商两处左右逢源,财富累积如鱼得水,是他居上之要义。
2015年上半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外资引进国。这些庞大的资金可能来自美、日、韩等许多国家,而香港也失去了早期对于改革开放的特殊性意义。于是,李嘉诚一边从中国撤退,一边将他麾下长和系的业务重心转向了欧洲,其中英国正是其重点市场。
至今,李嘉诚已将过半数资产转移至欧洲,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6。75%;尤其是在英国,在连番收购之下,目前李嘉诚家族已经掌控英国30%的通讯、30%的电网、28%的客运铁路、25%的天然气、7%的供水。
03|慈善家
如果仅将李嘉诚定义为一名“商人”,难免有失公允。他更是一位大写的“慈善家”。而恰恰李嘉诚最欣赏的,是用自己挣得的钱改变社会。
2006年,李嘉诚在长和系业绩报道会上宣布,未来将把1/3的个人财产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有关资产会放入其名下的李嘉诚基金会。也是在这次发布会上,李嘉诚将他的李嘉诚基金会,称为自己的“第三个儿子”。
李嘉诚的“第三个儿子”诞生于1980年。
当时李嘉诚感觉到,中华民族传统的慈善方式对推动社会整体进步作用有限,因此他决定成立专业化持续运营的慈善基金会,并为其确立三大核心策略︰培育奉献文化、推动教育改革、支持医疗发展。
2006年,他在汕头大学演讲时,将中国春秋著名商人范蠡与外国的一位商人——协助起草《美国独立宣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作比较。他说,范蠡经商致富后,散尽家财,分给亲友邻居;而富兰克林却以办报展现他对公共事业的热心,通过经商和办报挣钱后,又用财富建起图书馆、学校、医院,被美国人称为“伟大的公民”。显然,他要做的,是富兰克林这样的慈善。
李嘉诚的慈善重心,一为教育,一为医疗,皆与其亲身经历有关。前者是因为他不希望有孩子像他一样小小年纪就辍学,后者则是由于他想让穷苦人也能避免自己父亲那样的悲剧。
1981年,李嘉诚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捐资的公立大学——汕头大学。至今,汕头大学已培育学生超过11万人,其中医科学生超过4万人。按规划,到2018年,李嘉诚仅为汕头大学的捐款就将高达80亿港元。
汕头大学之外,李嘉诚还投巨资兴办了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长江商学院。
2016年,李嘉诚还捐资超过1亿美元,引入世界顶尖的理工类学院——以色列理工学院,在广东成立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寄望在中国南方打造一座新硅谷,推动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
在医疗领域,李嘉诚创办汕头大学医学院,并将其培养成中国最好的医学院校之一;向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捐出数亿港元巨款用于研究及学术发展;同时,还在剑桥大学捐建李嘉诚中心,聘请20个研究小组共300名科研专家携手合作专攻癌症。
目前,李嘉诚基金会对教育、医疗、文化及公益事业的捐款超过200亿港元,横跨全球 19 个国家及地区,其中 87% 用于支持大中华地区项目。
2007年5月,美国《时代》杂志评出当年全球最有影响力人士,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慈善家”一项分别给了东西方两个最富有的人,一个是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一个就是李嘉诚。
他不是大英雄,也不是政治家,他所谋虑的一直都是自己的商业王朝,而不是天下。
《基业常青》总结了世界上穿越时间周期的优秀企业的共同特征,其中一个关键是创始人要缔造可以传承的“制度”,而不是依赖创始人“发光的脑袋”。伟大的企业家更应该是“造钟者”而非“报时人”。
外界舆论曾警示,李嘉诚之所以 90 岁还坚持“报时”,其实本身就足以说明他的企业帝国对他本人的过度依赖。
“对于我来说,一场最漂亮的仗,其实是一场事前清楚计算得失的仗。”也许,今天的李嘉诚早已“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