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74岁正是恋爱的年纪 74岁正是谈恋爱的年纪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4-10-31人们通常记住的是她曾经的角色和现在的角色,以及她不太“合适”的行为。往往对她客观上做出的善举,乃至对艺人群体做出的表率视而不见。
实际上她做错了什么?
并没有。
相较于她的一些后辈,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
她很规矩,就是不够“安静”。
她永远是那种“我就站在这里,我不抢戏,但大家都在看我,我也没办法”的人。
进入2010年代前后,刘晓庆时常在一些影视剧里亮相,如《宝莲灯》《隋唐英雄》《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鬼吹灯之寻龙诀》《快手枪手快枪手》《八佰》等。这个时代欢迎她的人依旧热情,不欢迎她的人保持嘲讽。
电影《八佰》,刘晓庆(截图)
可刘晓庆依然在2011年获得“剑桥世界名人榜杰出华人奖”,2013年获得“中国时尚大典影响力人物奖”。给她颁奖的人,坐在台下的人,都共同见证了这个女人曾凭借角色和人生经历得到的殊荣。
她的影响力,远比今天的年轻人想象中的大。
在港台地区,刘晓庆是第一波进入当地观众视野的内地演员之一,也是为数不多颇有“排面”的女演员——
上世纪1990年代,吴君如主演了一部电影,她饰演内地渡港的女性,依旧呜呜喳喳,依旧喜感。她憧憬未来的孩子时说“男孩长得像蔡国庆,女孩长得像刘晓庆……”
这也算当时香港人另类的夸赞方式吧。
刘晓庆从“慈禧”开始,“大女主”风采延续到她后来的角色中,无论正反派,她出场可以碾压当年的舒淇与张静初,气场方面主打一个“光芒万丈”,毕竟任何时候看到她,就等于看到了“自信”这个词的人间幻化体。
似乎“女皇”,才是她最醒目的标签。
前提是她真的有这个实力。
03
跨时代的女人
今天我们看待刘晓庆的眼光和角度,和四十多年前的那一代人并无两样。
当年的人说“为了XX,要凑合”。
刘晓庆说“我不!”
现在的人说“为了XX,要娱乐”。
刘晓庆说:“我不!”
刘晓庆不是一个具备娱乐属性的人,她只是太有活力了。
这不符合一般人对“年龄”的定义。
尤其是对女人的“年龄定义”。
如今人所共知的刘晓庆主演的《小花》拍摄于1977年,她当年“已经”27岁,在此之前还有两三部电影,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知名度不高,以至于一些媒体报道她时都以为《小花》是她的首部作品。
与她同时代的人纷纷开始老去,陈佩斯在北京胡同里溜达,他从“二子”变成了“大爷”。姜文一直在持续保持不稳定的艺术创作,他已从“秦书田”变成了“蓝青峰”,他们试图用人间烟火和飞田走日教育喜欢他们的人。
只有刘晓庆,她在打球,在公开场合打球。
人们取笑她的脸,猜她身上加持了多少科技,却不知她的身体素质秒杀大多数年轻人。
所以大多数人在对待刘晓庆的问题上,始终保持一种自相矛盾的立场:
我们都渴望在她这个年纪拥有无限的活力,却羞于在公开场合表达“我很稚嫩”的想法。
我们都渴望在她这个年纪发表自己的想法,却缺乏在社交平台喊出“我爱自己”的意见。
尤其是公众人物,从1970年代到2020年代,像刘晓庆这种资历的艺人不少,像她这么“疯”的艺人不多。
今天是2024年10月30日,刘晓庆生日。
她今年74岁。
作为一个女艺人,74岁还活跃在话剧舞台和影视剧中依然担纲主角的有几个?
作为一个女人,74岁还“身陷”绯闻的有几个?
当然,我也无法对刘晓庆表达一种分明的评价。
因为当我通过记忆拼凑出刘晓庆的人生时,发现每个时代里的我都有自己的局限:
她离婚、恋爱、对骂、演戏、扮嫩时,以及她使用滤镜、美颜、运动展示自己时,结合中国内地社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每个时代的人似乎都在“慢半拍”看待这个女人。
但人生,往往只有几十年光景。
若干年后,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刘晓庆?
是说“她是个一直扮嫩的老女人”?还是说“她一直在实现很多人不敢做的梦”?
现在只能说“女权”或“女拳”都不适用在她身上。
她不代表任何人。
刘晓庆,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不在她身处的时代中。
只能在她生日这天,以一个直男的身份,用善意和尊重的态度说一声:
“生日快乐,My Queen。”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