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订单被层层转卖 网约车订单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4-01-15建议对订单抽成总量限制
平台“雁过拔毛”,司机师傅们则感到很受伤。“订单倒卖、低价单这些情况,让开网约车挣钱越来越难。刚来上海的时候,跑一公里可以挣3元钱,现在越来越不行,一公里也就跑1。5至2元。”王师傅五年前来到上海开网约车,眼看着收入下滑,计划明年就回成都老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平台为了吸引客源发放的优惠券,最终也都转嫁到了司机身上。刘师傅是“曹操出行”的签约司机,不久前,一个距离40公里左右的订单,抽成后他只收到73。89元。“均下来每公里1。8元,但平台显示抽成比例只有21。6%。我一问乘客,才知道他领了优惠券,这种低价订单越来越多,岂不是意味着平台的折扣最终还是让司机来承担?”
入行一年多的吴师傅对此也颇有微词,“这也是平台在抽成比例上耍心机的一个做法。原本20元的订单,按照行业红线给司机14元,但平台给乘客发放5元优惠券,给司机11元,按照实付金额算,抽成比例降至26。7%,看上去抽成比例降低了,实际上平台强行让司机承担了成本。”
对此,顾大松很是担忧:司机会否因为层层订单转卖,所得收入微薄,甚至可能低于预期,只能靠更多熬时间、拼身体来维持其基本收入?这种订单转卖现象,是不是网约车行业越来越“卷”的重要原因,会不会带来一连串的安全隐患?
有司机称:在网约车运力饱和、运价降低等综合影响下,同样的流水收入,以前只需要10个小时,现在则需要14至15个小时,许多司机选择每天出车更长时间,通过熬时间来弥补价差。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不时就会传来有司机“倒下”的消息。
不同于快递、外卖等行业,网约车行业所在的客运交通行业,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客运安全最关键的是驾驶员,而驾驶员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足够的职业尊严和社会保障,安全就缺少了坚实的支撑。
针对订单倒卖后总抽成过高的现象,有业内人士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关注、加强监管,对平台抽成比例加以规范。不论订单被“转卖”几次,各平台抽取的服务费用总和不得超过车费的30%,或由主管部门制定上限,确保手握方向盘的驾驶员获取合理比例的收入,真正体现多劳多得。
同时,优化监管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对出租车、网络车驾驶员总体负担进行监管,切实维护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