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密集在人民日报发文 透露什么 人民日报明星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2-05-18如果把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我们发现,这个名单上还会增添冯远征、王劲松、刘昊然、邓超、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吴京等一长串名字——既有老戏骨,也有中生代,亦不乏“小鲜肉”。明星们到底写了些什么?背后有何意义?
做明星,还是做演员?
不以名气论英雄,唯看作品动人心。像从艺30余年的王劲松,以世俗眼光看,并不红,本人名气远不及作品响亮。《破冰行动》中的反派林耀东,《琅琊榜》中的言侯,都可圏可点。像许多演员一样,人们对于王劲松,也有一种“原来是他”的恍惚之感。
名气,不是王劲松们的尴尬。在人民日报发文的明星,名气或大或小,领域或歌或演,但共同之处,都有代表性作品。如果仔细阅读他们撰写的文章,就可发现“门槛”——要有得谈。他们的文章,大多是围绕各自的作品谈创作心得或感悟收获,毕竟贡献好作品,就是演艺者最大的本份。
演艺圈,名利场。人潮人海,熙来攘往。但总有一些人,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此前一段时间,一些流量明星被曝出偷税漏税、私生活混乱等事件,终被行业封杀,被流量反噬。
“我是一个演员”,周星驰《喜剧之王》中的经典对白,直白却有千钧之重。明星未必真演员,明星或可带来流量,然而流量只是一时,唯有作品才可永恒。
演艺同许多行业一样,为艺先做人。“好演员首先是德行好”,这是冯远征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的标题。冯远征说,做演员,首先要学会正视自己的身份和荣誉。好演员首先是德行好,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并不断提升、充实自己。他进而提及,应该看到明星与演员有根本区别,演员的任务就是塑造好角色。
做明星,还是做演员?这是人民日报抛出的一道思考题。选择,很简单,但也很难。
现实主义与明星们相互成就
剖析明星艺人所发文章,一个关键词浮出水面:现实主义。
在各自的文章中,黄轩谈《山海情》、邓超谈《金刚川》、刘昊然谈《我和我的祖国》、王俊凯谈《1921》、吴京谈《战狼》《流浪地球》《长津湖》、冯远征谈新版舞台剧《日出》、易烊千玺谈上春晚,王源则着重提及《小兵张嘎》对自己的影响,他的《爱国的少年心,总是相通的》一文于微博平台获得3亿多阅读量,并成为九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考题。
5月12日,王凯在《对题材理解有多深,表演就有多大共鸣》一文中,提到出演的《大江大河》《猎狐》《理想照耀中国》3部戏,无一例外都是现实题材。这些作品,未必是作者最“厉害”的市场作品,如王凯主演的《琅琊榜》流量口碑俱佳,却未着一墨。王凯写道,观众能从作品中看到对现实真面貌、社会真问题的呈现和分析,与角色共同成长,收获积极昂扬的信念,是现实题材作品的现实价值。他阐述的“演员对剧本的理解有多深,表演就有多大共鸣”“好剧不用划分受众群体”“演好人物、讲好故事,需要演员做足功课”等观点,也大受好评。
可见,相关撰文传递的信号相当明确:艺术百花齐放,但更要反映现实、反映火热的生活。
5月10日,刘烨在《用真情演绎平凡英雄》一文中,讲了一个他出道时的故事。在他想象中,自己人生第一部电影应该场面宏大、壮怀激烈,没曾想拍摄《那山那人那狗》时,每天的工作就是背着重重的邮包,在大山里走啊走,全片没有多少台词,看起来就像一篇语气平缓的日记。他问霍建起导演:“我们电影的精彩部分在哪里?”导演回答:“能真实记录这对乡邮员父子的生活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能拍出的,也只是他们精彩人生的一小部分。”
真实就是精彩,这是刘烨的演戏第一课。现实主义历来是文艺创作中的优秀传统,文以载道,一以贯之。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每一天都有动人的故事发生,只要用心去挖掘、去表现,就会有所收获。
与其说是媒体选择了这些明星,不如说是现实主义题材与明星们相互成就,将他们推到了公众面前。
毋以追星视角看待明星撰文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一位明星在人民日报上发文,都会引来粉丝打CALL,同时也可能会引来“竞争对手”吐酸水,甚至“他黑”。一些粉丝,也俨然把自家“爱豆”撰文视为热搜榜之外的又一“战场”。
在部分人眼中,演艺明星“内卷”越来越严重,之前大家拼演技、拼作品,后来比话题、比热度,如今还要“拼文章”。坦白说,这是追星心态下对“明星人民日报撰文”的误读。
本质上,明星撰文属于文艺评论的范畴。作为一种现象,今后或会有越来越多的明星在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媒体发文。粉丝也好,外界也好,都需理性对待此现象,毋使其异化为商业热搜一样的热点炒作。粉丝无需为明星文章登上央媒争吵,也无需为自家爱豆“不平而鸣”。明星们的价值,归根结底,取决于好作品,还有好人品。
反过来,自家爱豆即使上了人民日报,也不意味着得到所谓的“背书”。放松自我要求、不修身养德,“楼起楼塌”的例子并不鲜见——明星的演艺路、人生路,终究只能“自我背书”。撰文,对本人是鞭策,于外界是期待。而粉丝与爱豆的良性互动,则能让他们走得更远。